贵州副省长陈鸣明:愿接受调查自己家人和财产

2013年07月30日02:29  京华时报

  7月28日,新浪微博实名认证的贵州省副省长陈鸣明转发了一条美国枪击案微博,在与网友的互动评论中称“一些不爱国者为败类、人渣,应该赶紧去美国,不要说自己是中国人”,此番言语在网上引来网友质疑。昨天下午,陈鸣明发布长微博致歉,称监督批评本身就是爱国的表现,有话应当好好说。

  副省长转评微博引质疑

  7月28日,新浪认证为“中共十八大代表、贵州省副省长”的陈鸣明转发了一条有关美国枪击案微博,并评论“怎么美国又发生枪击案”。后一网友回复谈及近期国内城管事件,陈鸣明则回复“有人巴不得祖国天天出事,出事就小题大作”“天天骂祖国的人,又赖着不去美国……去之前,先整形,不要让人家看出是中国人”“一些不爱国者为败类、人渣”。

  这番言论在网上引起争论和质疑,有网友称“爱国是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政府应鼓励,公民也应积极行使监督与批评政府的权利,以使国家变得更美好”。也有网友表示,“可以调查一下他的家人和财产去向”。

  面对网友质疑,陈鸣明则表示:愿意接受对自己家人和财产的调查。有网友迅速发出陈鸣明出席会议活动戴手表的图集。对此,知名鉴表达人“@花总丢了金箍棒”表示,“陈副省长戴的手表都是平价表,并不是表哥。”

  长微博回应质疑并致歉

  昨天下午,陈鸣明发布名为“有话好好说,从我做起”的长微博。该长微博称,监督和批评本身就是爱国的表现,但有些网友在无限放大一些个案的意义,否定中国社会的整体进步。陈鸣明称,自己的本意是想说,任何国家都会出现一些极端个案,这是无法避免的,结果引发了一场争议。“网友对我的拍砖,既是观点之争,也是因为我个别言辞欠妥”,而对于大家的意见,陈鸣明称“会虚心接受,有不妥的地方,请大家原谅”。

  陈鸣明认为,此次引起争议是因为“这反映了大家对个体极端事件的不同态度”,极端事件反映的可能是个体问题,也可能是整体问题,但不能因个体极端事件,就否定整个社会。陈鸣明说,极端事件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有,“但有些网民会夸大事件的意义”,这在陈看来“并不是理性的态度”。

  陈鸣明说,自己写微博两年来,与网友的交流中工作和认识水平都得到了提高,“而不论什么观点,有话好好说才会被更多网友接纳”。陈说作为一个喜爱微博的普通网民,愿意与大家一起营造有利于国家进步的舆论氛围;作为一名副省长,对自己的话语更要负责,并愿意多听意见,改进工作。

  在长微博最后,陈鸣明就此事“向大家致歉,会有话好好说,多向网民学习”。

  两年更新5000多条微博

  根据贵州省政府网站公布的资料显示,陈鸣明,布依族,1957年10月出生,贵州贵定人,1974年8月参加工作,197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职研究生学历,管理学硕士。2013年1月当选贵州省副省长。

  而陈鸣明的微博显示,微博开设于2009年11月8日。从2011年7月2日起,开始频繁更新微博,而此时他任职贵州省黔西南州委书记。从2011年7月2日至今,他一共发布微博5326条,近一段时间几乎每天都会更新至少一条。而微博主要内容为贵州当地的政务工作,也会转发一些社会热点事件,有时候也会回答网友的一些提问。

  ■专家评说

  官方身份微博个人经营欠妥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江玉凯表示,像陈鸣明这样的副部级官员开设实名认证微博,非常罕见。但是江玉凯认为,如果陈鸣明只是作为个人发表这样的言论,并不会引发太多质疑,但微博认证为贵州省副省长,其官方身份导致网友的广泛质疑。

  江玉凯认为,个人去经营这样一个带有官方身份的微博,也不太合适。首先个人难免有情绪,在微博发布言论时很可能会有情绪化的言论,而这种言论一旦与其官方身份结合在一起,难免引起网友的热议与质疑。其次,对于网民反映的情况与问题,个人的时间与精力都无法一一顾及,同时网友的问题涉及各个方面,副省长也不可能了解所有方面的情况,进行解答。江玉凯建议,如果是官方微博,最好由团队来经营。

  对于陈鸣明的长微博,江玉凯则表示,这可以看做是一种亡羊补牢的做法。从长微博来看,陈鸣明表现出愿意与网友大众沟通交流的想法和态度,同时没有删除引发质疑的微博,这些都是很好的。并且这也是官员进步、政务发展的一种体现。

  京华时报记者梁超

(原标题:贵州副省长陈鸣明发微博评论引质疑)

(编辑:SN056)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朝鲜举行大阅兵纪念停战60周年
  • 体育世锦赛孙杨400自夺冠 东亚杯-国足获亚军
  • 娱乐焦点访谈关注大师王林 解密神功真面目
  • 财经领导“身边人”揭秘:总理大秘是经济专家
  • 科技消息称阿里入股PPTV谈判进入尾声
  • 博客马未都:恶性事件频发是种必然的宣泄
  • 读书党内斗争莫开杀戒:谁反对判江青死刑
  • 教育为抢高分生北大清华掀千万级奖学金暗战